转载:留学字典
今天,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,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金牌。这是他在本届冬奥会上继坡面障碍技巧夺银后的第二枚奖牌,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第六枚金牌,创造历史最佳。再过几天——2月18日,苏翊鸣将迎来18岁生日。北京冬奥会前接受采访时,苏翊鸣希望能拿一枚奖牌当做18岁成年礼。北京冬奥会拿下1金1银后,他收到了一份超完美的成人礼。苏翊鸣是东北吉林人,出生在2004年的冬天,他的父母都是当地圈内有名的单板滑雪爱好者。苏翊鸣4岁时跟着父亲学滑雪,很快就喜欢上了单板滑雪这项酷酷的运动。当时因为没有合适的儿童板,苏翊鸣很长一段时间用的都是比他个头要高的成年板。
苏翊鸣曾就读于吉林市万达实验小学校,初中苏翊鸣毕业于吉林市第九中学,高中在吉林市第一中学。吉林市第一中学是吉林省重点高中,全省理科状元连续三年全部出于该校。为了能够更好的训练,在2021年他的学籍已经转到了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。这所学校是成都市教育局直管民办学校,也是全国23所合格外国语学校之一。苏翊鸣夺冠后,学校也在第一时间发了喜报!在很多人看来,单板滑雪是一项极限运动,充满了刺激和挑战性。尽管以单板滑雪为职业,但苏翊鸣却并不是一个冒进的人,“冒着太大的风险去进步毫无意义,一个好的运动员必须要有头脑。”苏翊鸣说,每个新的动作都会做很长时间的准备,在脑子里重复过很多次后,才会在教练的指导下尝试。
2018年,14岁的苏翊鸣入选跨界跨项单板滑雪国家集训队,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高强度训练。
一年中,他有将近320天都在滑雪。初中班主任回忆起苏翊鸣,说他经常需要追着雪走,冬天在北半球,夏天就去南半球。
他几乎每天都第一个上山,练到太阳下山才结束。与此同时,他还要花很多时间在健身房,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有力,以增加跳跃后落地的稳定性。
“普通爱好者可能一个雪季甚至两个雪季都可以用一块板子,但对我来说,一块板可能用半个月、一个月就会有磨损。”
2019年3月,15岁的苏翊鸣参加了Burton US Open坡面障碍技巧比赛——对刚转为职业选手的苏翊鸣来说,这场比赛分量极重。
“这算是全世界最大的商业比赛,场地和道具都特别难。”苏翊鸣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,跟全世界顶尖高手同场竞技,内心特别害怕,“是一种什么状态呢,我都能感觉到腿在发抖。”这次比赛过后,苏翊鸣迎来一个突破和飞跃。
谈及过去几年的挑战,苏翊鸣说,必须对自己更有信心,“如果你自己都觉得完不成,那就永远没办法了。”每一次练习1800,苏翊鸣都告诉自己,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动作,不要把它想得有多难,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提高稳定性,更好地把动作做出来。“对我来说,必须要选择最难的动作,才能去跟别人比。我永远不会觉得自己足够好,永远有进步的空间。”他说。
和谷爱凌是多年好朋友
很多人还发现,在苏翊鸣的朋友圈中,居然有另一位滑雪天才——谷爱凌。果然,冠军都是和冠军一起玩的。
这两个年轻人其实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相识。2017年,13岁的苏翊鸣和14岁的谷爱凌在一起拍摄滑雪纪录片《少年志》。两个志同道合的孩子很快就聊得投机起来,还调皮地想出了互换滑雪装备的玩法。
苏翊鸣练的是单板,谷爱凌练的是双板,虽说都是滑雪,却隔行如隔山。两人很快都摔倒在地上,笑作一团。
这样两小无猜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今。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,他们在合影时互换了帽子,仿佛童年的场景重现。
除了日常在社交媒体上各种点赞、留言,谷爱凌大跳台夺冠的前一晚,正是苏翊鸣获得银牌的第二天,两人还通了话,相互加油打气。
对很多人来说,最早认识苏翊鸣可能是在电影《智取威虎山》中,他在片中饰演了古灵精怪的“小栓子”。这之后,他相继又拍摄了《生逢灿烂的日子》、《摇滚小子》、《林海雪原》等多部作品,在影视圈小露头角。不过为了北京冬奥会,苏翊鸣毅然暂停热爱的表演事业,专注于滑雪。
影视剧里的苏翊鸣塑造的多是性格活泼张扬的人物类型,但他在场下却又非常安静。“大家眼中的我,夏天冲浪、冬天滑雪,可能更偏向运动。但其实我挺安静的,喜欢一个人待在屋子里,看一些喜欢的电影。”苏翊鸣打小练习钢琴、吉他,非常喜欢音乐。相比训练、比赛时嘈杂的环境,苏翊鸣很享受一个人在家安静听音乐的状态。
为了全心备战北京冬奥会,苏翊鸣暂停影视表演的脚步。“奥运会备战必须保持专注,把状态调整到最好,不能有任何分心。”北京冬奥会后,如果有合适机会,“小栓子”还是希望继续演艺生涯,这是他在滑雪之外的另一大乐趣。
奥运会前接受采访时,苏翊鸣多次提到“专注”,在他看来这是成功的基本要素,“我小时候很顽皮,但在接触单板滑雪后,我知道必须要专注地投入进去。”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,苏翊鸣表示,一定会百分之百投入,他每次出发前根本听不到别人在说话,他的所有注意力都在赛道上,“只要我开始训练,便会百分之百投入,这是滑雪带给我的意义。”
冬奥会夺冠后,苏翊鸣特别感谢了祖国在背后提供的强大支持,“正是因为这种支持,我才不会有更多别的想法,可以心无杂念地专注于我想完成的事情。”本文综合《新京报》等报道
更多精彩: